百庆如何提高企业品质管理
一、品质管理的认识
品质,代表一个企业的生产水平、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。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,而利润又是建立在高效率、高品质及低成本的基础上,所以产品质量的提高,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;品质的好坏,不仅影响客户今后是否与公司继续的业务往来,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源.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后,就需要全体员工不断改善,在实际生产中去一一落实,在落实过程中,有以下三要点:
1、要下定决心:无论是最高层领导,还是下面的每一个基层员工,都要有提高品质的决心。
2、要不断地培训教育:有了决心后,就要有改善品质的能力,而能力则来源于不断地培训教育。
3、要贯彻实行: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,进行品质活动。
二、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
针对本厂生产出来的不合格品,主要表现在有烤模、沙眼、渗色、位偏、印差等现象,然而对于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表现在:
1、机器:可能有时会出现因机器故障造成次品的现象,比如在滴胶上色、过烤炉、模压过程中由于机器性能不稳定而出现一些小的暇癖,就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。
2、原材料: 原料的质量、尺寸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所生产出来的产品。
3、操作方法: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作业方法、作业流程的变动,或操作、使用的工具不当等都可能生产出次品。
4、操作员:由于操作员也就是生产工人的熟练程度、操作的习惯性、体力、情绪、及有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标准生产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。
5、环境因素:环境因素主要包括:工作场所的清洁度、物品是否摆放整齐、空气灰尘、温度、水电供应等。
6、内部管理:内部管理主要是指人员的流动、设计出错或紧急订单多等原因造成的次品现象。
三、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
找出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后,就是如何去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了,主要有如下几大点:
1、人员的稳定
一个新进的员工,除了因工作熟练程度差而效率低下外,还有对机器、对材料、对作业方法的不了解,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认识不明确等因素而影响产品质量,所以为了得到稳定的产品质量,就应采取相应措施,堵住人员的流动,真正培养成一种“我心中有你,你心中有我”的工作情感。
2、良好的教育训练
如果企业的人员稳定了,就能熟练地开展各项工作了,每一项工作、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它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涉及到一定的理论知识,如何把这些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转变为实用性,实际用到工作中去,就需要厂长、主管及各领班经常对下属员工进行培训教育,使每一个员工都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,熟练生产。
3、建立标准化
建立标准化也就是建立制度,或说是建立规定、规则、工作方法等。企业有时难免会出现人员不稳定,如果有一个员工做某项工作时间久后,就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、工作方法,而当另一个员工来接替这项工作时,因为没有一个工作标准来作为依据,只能由主管简单地交待一下工作,剩下的只能由自己去摸索,所以有一些工作经验就流失了,由另一个人操作时,就会出现一些差异。如果建立了标准,就避免了这样的情况。所谓建立标准,根据ISO9000就是如何做的就把它写出来,写出来就依照写出来的去做。
4、消除环境杂乱现象
环境的杂乱指的是各种机器工具、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、费品等摆放不整齐,地上通道、办公室等不干净。工作场所的杂乱,就代表了工作效率低,品质不稳定和浪费,并且由于环境的杂乱,会给生产工作带来很多麻烦,甚至各种突发事件的隐患,所以现在很多企业、公司都推行日本管理学家提出的一道消除脏乱的管理方法即:5S活动。(5S是根据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而来,意思为: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)
5、统计品管
统计品管是指品管部门根据统计学原理,进行品质检验及品质改善。至于统计品管的主要手法有:层别法、柏拉图法、抽样检验法、分布图法等,具体实施方法有待于品管部门建立后,一一落实。
6、稳定的供料厂商
再好的技术,再好的机器设备,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材料供应商,就很难有稳定的原材料,也就很难有稳定的产品质量。如果公司在购买原材料时,为了降低物料成本,就买价格便宜的原材料,今天向甲购买,明天向乙购买,这样材料的质量就不稳定,也就影响到产品的质量,也影响到公司的信誉。如何选择好的材料供应商。
7、对机器要定期保养维护
生产产品要靠机器,所以只有机器运转正常,才能确保生产正常,如果机器不注意保养,机器的寿命就会跟着下降,品质也就没有保障。
四、如何进行品质管理
1、建立制度,重视制度,实施标准化
企业内部品质管理是否成功,即要有企业最高层领导的重视,也要有专门的品管技术人员和一个键全的品管组织,还要有全体员工的参与。所以在公司组织内,成立一个品管部门,并明确订立品管部门的工作职责、职权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【品管组织图】
品管部职责
A、对全厂品质管理培训教育的实施;
B、推行品质管理活动;
C、制订品质标准、规范;
D、提交品质报告;
E、辅助选择供应商;
F、处理客户关于品质抱怨;
G、计算品质成本;
H、执行各种检查工作。
品管主管
A、制订品质管理计划;
B、制订各种品质培训计划、制度及各种品质表格的设计;
C、监督品质管理的实施;
D、对品质问题提出报告,并实行解决方案。
统计员
A、品质成本的计算;
B、绘制各种品质管理图;
C、检查各部门的品质管理工作。
检查员
A、进料过程中的检验;
B、生产线上的抽样检查;
C、出货检验;
D、出厂前的产品抽检;
E、对客户抱怨进行应急对策并防止再次发生。
2、重视执行
A、制定品质标准;
B、检验实施过程中是否与标准一致;
C、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;
D、修订新标准。
其中:第A项标准有待于品管部建立后制订完善;C项为最重要,也重在执行。
3、重视分析
要有一个对品管手法熟练的人员,对品质随时进行统计分析(统计分析方法与第三大点第5小点相同),发现问题,及时解决。
4、要不断地改善与维持
根据订立的标准,不断改善品质,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主要步骤为:制订品质目标→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落实→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措施→检验测试成效。
5、不断地培训教育
要不断地培训教育,使全体员工有一种品质意识和危机意识,品管部人员及全体员工应有计划地经常接受品管培训,真正做到全员参与。
6、推行5S活动(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)
7、高层领导的重视
只有高层领导重视什么事,下属员工才会跟着关心什么事,所以高层领导的观念往往决定了下属员工的行为准则,如果高层领导重视了品质管理,那么品质管理其实也已管好了一大半。
五、公司目前情况品质管理步骤
1、品管部5S系统学习(2周);
2、建立更标准化制度、质量检验标准(2周);
3、分批分步对全体员工进行品质培训教育(2周);
4、推行5S(与第3项可同步进行);
5、推行品质管理(2周);
6、检验实行效果,提出纠正改进措施(1周);
7、不断完善品质管理(长期)。